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太倉10月9日訊 日前,根據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公告的相關內容,江蘇省政府發文批復,同意設立江蘇省太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19家省級高新區。
記者在江蘇省太倉采訪時了解到,太倉市因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歷史發展軌跡等優勢,經過25年自主探索,在“重質量”的發展道路上已經走在全國的前列。作為“德企之鄉”,太倉通過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業質量提升、國際標準化合作、“雙元制”教育體系、營商環境優化系列工作,逐漸打造出國際合作、產城融合、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局面,走出了一條中小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特色道路。
據介紹,太倉為實現高質量發展,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發展先進制造業
太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業務人員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介紹:“我們將引資重點放在細分領域具有核心國際競爭力的德國中小企業上”,按照細分門類,太倉打造了核心基礎零部件產業園區、增材制造產業園區,同時建設了先進制造技術國際創新園、江蘇-德國知識產權國際服務太倉平臺等一系列“多元平臺”,建成了高端裝備制造和汽車零部件制造兩大主導產業。
開展中德企業合作
依托德企技術和質量優勢,太倉抓住特色資源、圍繞兩大主導產業開展中德之間的全方位標準化合作。德資中小企業多著眼于高端“縫隙市場”并且擁有全球領先技術,極大地提升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而本地民企依托運輸成本和資源效率,共同開展協作配套和產需對接,建立起基于產業鏈上中下游配套需求的協作關系。與此同時,政府政策鼓勵與企業長期對接、交流,大大提升了本地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科技創新型成長民營企業。
不僅如此,太倉將具有技術、管理優勢的國際項目“請進來”,并且積極主動地“走出去”,通過與德國行業協會、組織機構合作,大力向海外推介太倉,設立德國招商駐點,提升了雙方的合作層次。如今,德國的產品技術與中國的國際管理人才還實現了在合資企業中的結合,太倉對德合作正一步步走向深入。
優化營商環境
據介紹,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創新的實現得益于太倉在如何打造優質營商環境方面持續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對于入駐前企業,建立了嚴苛的企業入駐評價標準,對入圍評判的投資項目,市招商局會依據評判體系,對企業的環保優先級別、投入產出、產業導向、發展潛力進行全方位評估,并可實行一票否決制。對于已經入駐的企業,政府秉承“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各政府部門通力合作,進行方案“打包”,為入駐企業提供一對一“一站式”精準服務、長期服務模式,在國際企業界贏得了良好口碑,從而保障了越來越多的優秀德資企業入駐太倉、與本土企業一同開展合作創新,同時吸聚了更多高質量的協作配套企業參與到產業平臺生態系統中來,帶動了民營企業的成長。
實行“雙元制”教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為滿足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撐跟進,太倉自2001年成功引入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形成了從中職到高職、本科的系列化職業教育體系,在充分借鑒德國模式的基礎上,太倉進行了諸多創新:首先,創造性地將德國“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轉化為系統建構“目標、理論、程式、保障、考評”五要素行動教學模式。其次,建立“政府主導、校企合作、合同執行、成本分擔”的校企合作教學操作機制,建立學生具有企業準員工身份的“定崗雙元模式”。另外,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設置了模具機械工、機電一體化工等專業方向,分設“識崗、適崗、定崗”階段性企業實操課程,提供德國專業資格證書定向考試渠道和專業學位階段性測驗考試。
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為依托特色產業基礎帶動城市建設,太倉高新開發區著力促進城區與產業之間實現融合發展,細化明確“一區四核”空間格局,即中部田園城市核心區、北部智能制造核心區、南部文旅創意核心區、東部科技生態核心區,全面深化科教新城“一帶、兩核、三片、多組團”空間結構,重點加快周邊交通框架建設,完善交通組織體系和地下管廊建設,探索商旅文體融合的新型發展模式。
據了解,太倉實現了一系列高質量發展的成就。太倉抓住縫隙市場另辟蹊徑,引入德國中小企業基礎,并從營商環境、多元平臺、人才培育支撐和產城融合發展方面深耕對德合作,太倉高新區先后被中德兩國政府授予“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園區”、“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稱號。
中德合作典范城市
自1993年第一家德資企業入駐太倉以來,太倉已集聚300多家德資企業,其中“隱形冠軍”40多家、總部企業10多家、研發中心50多家、智能制造企業100多家,如在汽車安全帶卷簧領域擁有全球60%市場份額的克恩·里伯斯公司,智能化軸承系統推廣舍弗勒公司,德國工業4.0聯盟創始成員通快公司等。在中德國際合作方面具備合作開始時間早、合作企業數量多、合作領域內容豐富三大特點,且入駐的德資企業資質優異。已建成一批具有濃郁德國風情特色的城市綠化、商業網點、花園式住宅區。通過每年在德國多地舉辦“太倉日”,接待德國客商參觀考察,承辦高規格雙邊會議,舉辦德國啤酒節等活動,加大對德宣傳太倉。推出了面向德企的知識產權聯席會議制度和綠色通道、審限跟蹤、主動協商等“組合式”司法服務,涉德企商事案件連年下降,知識產權案件實現“零訴訟”。
精致田園幸福城市
太倉借鑒德國城市建設成功經驗,建成了“城鄉融合、產城一體、城在田中、園在城中”的城市風貌,錯落有致的建筑布局,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一心、兩湖、三田、四園描繪出現代城市的田園之美,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德式酒吧、餐廳、面包房與江南田園城市景觀融合,高品質慢行系統的建設都體現出“太倉式精致”與“德國式嚴謹”的結合。
中國工匠培養新模式
太倉實現了職業教育創新與區域發展相生相伴,產業發展與職業教育體系的有效接軌。已具有德企“雙元制”教育培訓中心、依托本土院校建立的中德培訓中心,以及中德企業合作共建的萊茵科斯特跨企業培訓中心、提供資格認證的德國工程師行會、手工業行會考試認證基地,還有培養高端人才的中德雙元制本科項目,累計培養了1萬多名“大國工匠”。面向社會所需的崗位群,實現了職業教育與就業“零過渡”。以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該校建有AHK中德雙元制培訓中心,全面開展雙元制本土化職業教育,擁有機電系統裝備區、模具裝配區、機電綜合實訓區、博士力士樂氣動實訓區等23個實訓區,累計培養德國雙元制學徒1300多人,近3年承擔各類高級工等培訓1500多人次,承辦包括“2017全國西門子智能制造挑戰賽”在內的多場重大賽事。
高端裝備制造業創新高地
太倉形成了高端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兩大主導產業,及新材料、服務業兩大衍生產業,智能制造普及率達50%。其中,汽車零部件產業覆蓋“零部件-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車三電核心零部件-智能和網聯”全產業鏈條,同時提升了與之相聯的“高檔數控機床、專用裝備、醫療器械”為主要構成的裝備制造產業質量,加速構建起高端裝備制造特色創新產業集群。太倉已有300多家民營企業與德國企業形成配套協同,并已催生出一批高成長性、擁有自主品牌的科技創新型民企。如3D打印、國際管材加工成套設備方面,成為領頭羊,產品遠銷26個國家地區。已有400多家本土企業在與德企的交流合作中步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作者簡介
姓名:付云鵬 韓璐 工作單位:
熱門關鍵詞:城市立體綠化 立交橋立體綠化 垂直墻立體綠化 屋頂綠化 景觀立體綠化 道路立體綠化 水域環境生態修復
Top